融合之美 贯通未来|2022米兰之窗此地十人首站收官

来源:2022-08-20
阅读量:1684

8月17日,“2022米兰之窗此地十人 · 全国溯源设计沙龙”首站从合肥出发。携手飞行嘉宾关天颀及谢亮、曹伟、王昭平、胡迪、赵琳、邹玲玲、张国辉、阮秀仓、刘晓飞、周胜兵、夏添、葛翰林等诸多合肥在地设计菁英,于南北文化交融之盛地,以“融”为主题,共同品味在地之美,探讨设计的当下与未来。

 

 

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合肥,以传承两千余年的深厚底蕴,糅合南北文化,造就了多元融合、交创并融的设计风格。身处文化融合交汇之处,合肥设计菁英以兼收并蓄的设计理念和多元化设计风格呈现着设计领域的“融”之美。本活动由米兰之窗携手优居 | 设计进化主办,腾讯家居|贝壳、合肥青设会战略合作,红星美凯龙全程支持。

 

PRAT 1 | 多方共建

以优质产品缔造融合空间之美

 

红星美凯龙政务区商场总经理蒋国栋表示,本次活动以“融”为主题,聚焦探索设计本质,通过大师的分享、设计师朋友们的融合和交流,让红星美凯龙以及品牌方对设计的潮流和趋势有更深的感悟以及理解。

 

▲蒋国栋 / 红星美凯龙政务区商场总经理

 

作为合肥米兰之窗总经理,涂元仓解读了米兰之窗与“此地十人”合作的动机与愿景。他表示,此地十人以精英设计师灵感交互,探寻未来空间更多美好。米兰之窗则关注设计趋势,不断探索光与建筑空间的微妙关系,利用光与影的交织,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用门窗设计还原家具空间之美。

 

▲涂元仓 / 合肥米兰之窗总经理

 

窗是建筑与空间设计作品的眼睛,一樘好窗可以点亮空间之美。米兰之窗执行总裁陈涛从窗出发,以产品设计的视角诠释融合空间之美。

 

▲陈涛 / 米兰之窗执行总裁

 

陈涛表示,优秀的设计师,可以用光影和空间将两者融合,演绎出设计的神韵。对于空间美学的追求和消费者的需求,米兰之窗的研发团队用全景的采光、内外平框设计、全隐形五金,为消费者打造一樘看不见却靠得住的好窗,融合国际时尚和东方匠心,让窗隐于空间,成为缤纷的画框。

 

PART 2 | 设计相融

关天颀:人文设计与自然建造

 

被誉为“民宿设计第一人”的空间进化建筑设计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关天颀,始终崇尚空间建构美学理念,倡导空间设计学科的“无边界”,追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环保可持续。此次,他作为飞行嘉宾强势助阵,带来精彩分享,还原设计永续、共生、融合的存在姿态。

 

▲关天颀 / 空间进化建筑设计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彩虹石空间设计创始合伙人、首席设计师

 

“过往设计以炫耀豪华的材料,复杂的工艺,高昂的投资从而制造话题为荣。现在的更愿以简单的方式,节制的干预,适度的成本去解决复杂问题而欣喜。”在关天颀看来,当下的文明状态讲究的是“饰”可而止,这就需要设计师有新的审美方式和设计体验,要做“自然而然”的建造。要回到建筑真实、基本、不矫揉造作的建造方式,不能以主观形式为先,所有的动作后面必须有一个肯定的逻辑或者非形式主义动机。

 

 

关天颀认为,设计是文化的验证,设计跟文化一样,都是“贵在自我征服”。那文化是什么?是根治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其实设计无谓好坏,仅为适与不适。真正的好设计,合人性,所以经久不衰。

 

PART 3 | 此地碰撞

融——让美好生活永续

 

江淮之间、南北交汇,在合肥这座天生的融合之都,会孕育出怎样的在地设计?以“融”为概念,合肥的在地设计师正在追寻与探索的平衡点是什么?对设计的解构与重构,“融”设计如何实现天地人的共存?以“融”为方法建立设计,设计师应当从何着手,探寻人和自然共存的永续、人作为个体生活及生存的永续以及空间人文价值的永续?

 

▲闫虹 / 优居 | 设计进化总经理兼执行总编

 

▲赵琳 / 天璞软装艺术总监

 

在@你想@的人环节,天璞软装艺术总监赵琳与优居|设计进化总经理、执行总编闫虹联袂出任特约学术主持,与诸多合肥在地设计菁英共话“融——让美好生活永续”。

 

▲谢亮 /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谢亮表示,“融合”是个很时髦的一个词,现在处处都在讲“融合”。他认为“融合”应该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主旋律,也是整个设计产业、行业、企业,乃至每个人所从事专业的客观现实需要。

 

▲王昭平 / 昭平·柏年设计机构创始人

 

对于徽文化对在地设计师的影响,昭平·柏年设计机构创始人王昭平从源远流长的徽州文化谈起,通过无围墙的园林设计,广纳山川河流的理念,阐述在岁月的沉淀中烙印在人们的思想深处的“融”概念。

 

▲胡迪 / Q+空间设计集团创始人

▲邹玲玲 / 合肥市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秘书长

九百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

 

Q+空间设计集团创始人胡迪对于“融”在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理解:空间关系上的“融”,是景观、建筑与人的相融;时间上的“融”,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文化上的“融”,是民族、地域、跨国文化甚至是人与自然的探讨与融合。合肥市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秘书长、九百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邹玲玲着力于建筑和文化角度,分析“融”的多维度,除了建筑的元素,还可以从人性、情感和文化的链接里寻找可以“融”的点。

 

▲阮秀仓 / 阮秀仓设计事务所主理人、设计总监

▲张国辉 / 亘一设计研究室主理人

 

阮秀仓设计事务所主理人阮秀仓则从“融”的差异化,阐明在古与今、老与旧的碰撞中,设计如何满足人与自然、人与空间的差异化需求。亘一设计研究室主理人张国辉从经验中总结出,每个人在空间里的感受不一样,“天”是精神世界或者文化,“地”是材料的在地性,“人”是人与自然万物。

 

▲周胜兵 / 匡极设计主理人、创意负责人

▲刘晓飞 / 禾谷空间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

 

匡极设计主理人、创意负责人周胜兵从“真正的融合是对比”角度切入,阐释如何以对比的方式实现设计的真正融合。现代设计的张力,就来源于不同元素的对比融合。禾谷空间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刘晓飞以自己的项目为例,阐述在尽量扩展空间的同时,通过让窗户“消失”,可以让窗户与空间更好融合,又可以与室外空间联动,称为“融”。

 

▲葛翰林 / AAD艾艺国际设计创始人、总设计师

 ▲夏添 / 杭州尊道国际设计创始人

 

AAD艾艺国际设计创始人葛翰林讲述道,设计不仅仅是一张图纸、一种表现,或者产品的堆砌,更重要的是感受,“融”的感受。设计师希望把设计更多地融入自然,融入原始的传统的东西,以及城市的变化。杭州尊道国际设计创始人夏添提出“融”是一种共鸣,当设计师把“融”的运用做到极致,便与拥有不同文化信仰的人都产生思想的共鸣。

 

 

最后,学术主持赵琳也分享了自己对于“融”的理解。赵琳认为,“融”是纯粹,是生活的本质,是交流,是沟通,是无边界。对于现代设计师来说,无边界设计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延伸,如何把环保、可持续的理念带到作品中来,如何把这个话题变成今后实践中的一部分,是每一个设计师的责任,也是这个话题背后的更深的意义。

 

取千年古城之底蕴,探讨以“融”缔造设计之永续,在众多大咖的思维碰撞中,此地十人的首度合肥之行落下帷幕。未来,此地十人将继续前行,品味在地设计文化,追寻设计新知。

 

 


相关文章
评论(0)
0/200 字